最近南海局势又起波澜。此前,菲律宾海警船在黄岩岛附近高速穿插中国海警船尾,刻意制造对峙画面;与此同时,美国的导弹系统和无人机悄然部署到菲律宾北部基地,距离中国越来越近。
马科斯带着“投名状”访美,承诺开放军事基地、引进美国武器,换来的却是仅1%的关税减免和美国货的零关税倾销。
而美国则借机强化在菲军事存在,明确要把南海和台海“捆在一起”施压。这场看似紧密的联手,实则漏洞百出,中方早已做好应对准备。
特朗普和马科斯(资料图)
一、马科斯“摇人”:拿南海当赌注,只换来了1%的“面子”
马科斯政府为了争取美国支持,几乎押上了南海的战略筹码。访美前一周,菲律宾海警在黄岩岛蓄意挑衅中国海警船,特意安排媒体拍摄,把制造的“冲突素材”当作给美国的“见面礼”。
展开剩余84%谈判桌上,他更是全盘托出——承诺向美军开放9个军事基地,允许预先存储武器弹药;交底“吕宋走廊”等敏感项目;计划耗资55.8亿美元购买美国F-16战机,还要引进设备在菲建设弹药厂。
这些“大礼”的目标很明确:换取美国降低关税。此前美国宣布要对菲律宾征收20%关税,菲律宾国内预期能谈到10%,结果马科斯只谈下来1个百分点,最终定为19%。
更不利的是,作为交换,菲律宾成了美国汽车、农产品、制药巨头的零关税倾销地。有菲律宾学者直言:“日本都能谈到15%,我们的1%简直是笑话。”
即便如此,马科斯仍宣称这是“重大成就”,但国内早已怨声载道。农民担心美国低价农产品冲垮市场,企业家害怕本土产业被零关税美国货挤垮。
菲律宾驻美大使急得宣布要在8月1日生效前继续谈判,想把关税降到15%,但美国早已放话:“口头协议不能改”。这场“摇人”交易,菲律宾明显亏了本。
美国代表(资料图)
二、美军出兵条件:把菲律宾变成“前线弹药库”
美国收了菲律宾的“投名状”,立刻兑现了军事承诺,但条件异常清晰——必须把菲律宾从“后勤站”变成“作战平台”。
国防部长赫格塞斯直言要打造“强大的威慑盾牌”,说白了就是让菲律宾成为美军在南海和台海的“军事前哨”。
具体来看,美军的部署早已超出“防御”范畴。分析认为,“萨德”反导系统、“战斧”对地攻击导弹可能已进入部署清单,这些武器射程不仅覆盖南海,连台海方向都能兼顾。
更直接的是,“台风”导弹发射装置和NMESIS导弹系统已进驻菲律宾北部,离台岛最近的岛屿也有美军武器身影——这分明是攻击准备。
美军还在菲推进“分布式威慑”战略:把军队和武器分散部署到9个基地,轮换驻军、预存弹药,确保“不被一次性摧毁”。
这种模式已在日本南部、澳大利亚北部试行,如今借菲律宾地理位置(卡在南海和台海之间)形成“双线覆盖”。说白了,美军出兵的核心条件,就是要菲律宾彻底开放领土,成为“随时能打仗的跳板”。
马科斯(资料图)
三、菲美联手的裂痕:各怀鬼胎,根本站不稳脚
菲美看似“默契”,实则各有算盘,联盟从一开始就埋着隐患。美国想要的是“低成本牵制中国”——借菲律宾的地理优势,既在南海施压,又能侧面缓解台海被动(中国在台海的海空控制力已让美军正面干预难度剧增);同时还能赚菲律宾的钱,19%的关税加零关税倾销,等于把菲律宾当成“提款机”。
而马科斯的初衷是“借美国撑腰”,既想在南海与中国对抗,又想捞经济好处。但现实是,经济好处没捞到,军事绑定却越来越深。
菲律宾国内的不满正在发酵:农民担心美国低价农产品抢市场,中小企业怕被美国货挤垮,连驻美大使都急着要重新谈判关税。
更尴尬的是,特朗普在会谈中直接对马科斯说:“我不介意你和中国相处好”——等于当众拆台,让菲律宾的“表忠心”成了笑话。
这种不对等合作的风险很明显:菲律宾成了“前线炮灰”,却得不到美国核心盟友的待遇。美国对日本还会“季度核查”协议执行,对菲律宾却连1%的关税都不肯多让,足见其地位。一旦南海真的出事,美国是否会“坚定支持”,菲律宾自己也没底。
特朗普(资料图)
四、中方应对:不被牵着走,牢牢掌握主动权
面对菲美的动作,中国的应对思路清晰且务实——不陷入“双线牵制”的陷阱,以实力守住核心利益。
军事上,中方早已强化南海管控。海空力量常态化巡航,对菲律宾的挑衅行为及时反制;针对美军“分布式威慑”,完善了针对性反制预案,确保任何靠近中国岛礁的军事部署都“有来无回”。近期南海的实战化演习更是明确信号:中国不会坐视导弹瞄准“后院”。
战略上,中方不上“疲于应对”的当。台海方向,军力部署已足够成熟,海空控制力让美军不敢轻举妄动;南海方向,专注于强化实际管辖,稳步推进岛礁建设和资源开发。这种“以我为主”的节奏,让美国“双线施压”的企图难以得逞。
经济上,中国坚持“正常贸易而非补贴”。作为菲律宾第一大贸易国,中方保持合作大门开放,但绝不用“撒钱”换支持。
这种底气让菲律宾不敢彻底撕破脸——毕竟其水果、矿产等主要出口产品高度依赖中国市场。近期菲律宾一边在南海挑事,一边派团来谈水果出口,正是这种现实的体现。
联合国安理会(资料图)
五、局势走向:菲美难如愿,南海主动权在中方
菲美想靠“联手”插足南海,可行性极低。美国的“分布式威慑”看似严密,但菲律宾基地离中国太近,一旦有事,这些据点反而可能成为“活靶子”;菲律宾国内的经济压力和民意不满,也会削弱其配合美军的能力。
特朗普的“唯利是图”更是给联盟埋了雷——连1%关税都算计的美国,不可能为菲律宾“拼到底”。
对中国而言,南海是核心利益,台海是红线,两者都不容触碰。中方的应对既有“硬实力”——军事部署成熟、海空控制稳固;也有“软实力”——通过正常贸易保持地区影响力,不搞对抗却绝不退让。这种“以稳制乱”的策略,让菲美的“小动作”难以掀起大浪。
说到底,南海的稳定最终靠地区国家自己。菲美想靠军事施压、利益算计搅局,违背了多数国家的意愿。中方的立场很明确:对话协商可以,但想借外部势力侵犯中国主权,注定徒劳。
发布于:江苏省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