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一)从“华盛顿常客”到“再也不想踏足”——马斯克只用了一年
“我5月起就再没去过华盛顿。”
9月9日,洛杉矶All-in科技峰会,马斯克把这句话甩给主持人,语气像在描述一场终于戒掉的坏习惯。
一年前,他还兴致勃勃地给特朗普政府当“效率部长”,坐着私人飞机往返首都,把白宫南草坪当自家停车场;一年后,他连首都的航班号都懒得查,理由是——
“政府基本无可救药。”
现场哄笑,屏幕外的我们却只觉背脊发凉:
能让世界首富、政治素人、科技狂人连夜提桶跑路的,到底是多么无药可救的一地鸡毛?
(二)37万亿国债,一年利息1.2万亿——这不是“财政悬崖”,是“财政黑洞”
马斯克在访谈里只提了一个数字:
“仅债务利息就已超过国防部预算。”
一句话,把美国财政的底裤扯得干干净净。
我们给这个数字补一刀:
- 美国公共债务总额2025年8月突破37万亿美元,相当于每个美国人背着10多万美元的债务;
- 2025财年,联邦利息支出预计1.22万亿美元,首次超过国防预算(约8800亿),占财政收入24%;
- 过去12个月,财政部新增举债2.8万亿,比同期GDP增量高出近4倍——典型的“借钱续命”。
更魔幻的是,这1.2万亿利息里,有44%直接流进了……美国自己的社保基金、美联储和共同基金。
左手欠条,右手存单,自己吃自己的利息,全球第一大经济体正把“庞氏”两个字写在脸上。
马斯克看得透:
“如果AI和机器人不能替我们打工还债,我们就完蛋。”
翻译一下:
当连硅谷最疯的赌徒都把希望寄托在“硅基奴隶”身上,你就知道碳基政客们已经把牌打得多烂。
(三)两年2.5万亿赤字——“大而美”法案是怎样把美国推向破产快车道
今年6月,马斯克离开效率部第三天,就发推怒喷特朗普的“大而美”法案(Big Beautiful Bill):
“令人作呕”“国会正在让美国破产”。
情绪炸裂,但数据站在他这边。
国会预算办公室(CBO)7月更新:
- 2025-2034十年窗口,该法案新增赤字2.54万亿美元;
- 其中1.7万亿来自对企业和高收入人群的减税,0.8万亿来自对新能源、芯片、制药补贴;
- 2034年,公共债务占GDP比例将从99%抬升到116%,刷新1946年二战峰值。
一句话:
富人减税、企业补贴、穷人分羹,最后统统打进国债账单。
马斯克为什么急?
特斯拉去年刚被砍掉7500美元电动车抵税,转眼政府却给传统车企30亿“排放宽免”
“环保旗手”瞬间成了“政策弃子”,换谁不掀桌?
(四)合法腐败的“旋转门”—— 一座3亿美元的小楼,把制度性腐败写进产权证书
马斯克没点名的“无可救药”,华盛顿心里门儿清。
举栋房子你就懂了:
- 离国会山500米的“K街1201号”写字楼,2024年成交价3.05亿美元;
- 楼里租户全是“离任议员+前幕僚”开的游说公司,共68家;
- 2023年,这68家公司从国防部、卫生部、能源部拿走18.7亿美元合同,平均每家2700万;
- 同一年,楼内前国会议员平均年薪18.6万美元,而注册说客平均年薪120万美元——“旋转门”转速堪比特斯拉Model S Plaid零百加速。
合法吗?
完全合法。
道德吗?
“道德”两个字在K街属于稀缺户型。
马斯克在效率部想砍这种预算,结果刚把“游说支出不得税前抵扣”写进行政令,第二天就被42名跨党参议员联名怼回——
其中38人卸任后公开注册为说客。
什么叫“自己给自己批作业”?这就是。
(五)贫富鸿沟:硅谷股票 vs 铁锈区快餐——同一片天空,两套通胀
马斯克在访谈里感慨:
“机器人不干活,我们就完了。”
听起来像科技乌托邦,其实是对贫富撕裂的无奈注脚。
看两条曲线:
- 2020-2025,纳斯达克100指数涨138%,特斯拉自身涨320%,马斯克身家从250亿飙到3600亿;
- 同期,美国最底层50% 家庭实际可支配收入下降4.7%,储蓄率跌破3%,创1959年以来新低;
- 2025年8月,加州门洛帕克房价中位数470万美元,而西弗吉尼亚州麦克道威尔县(铁锈区)房价中位数4.7万美元——相差整整100倍。
当AI工程师在帕洛阿尔托拿40万美元年薪讨论“通用人工智能”时,隔壁县的单亲妈妈正打三份工凑120美元买孩子的胰岛素。
马斯克一句“政府无可救药”,在铁锈区听起来像迟到十年的安慰奖:
“看,连亿万富翁都说体系没救了。”
(六)政治极化:两党唯一的共识——“千万别让对面好过”
2024 大选刚过,两党就马不停蹄为2026中期选举磨刀。
- 众议院435个席位,2024年只有42场差距在5%以内,创1962年以来最低;
- 参议院100张席位,平均竞选费用2800万美元,比2014年翻3.5倍;
- 2025年迄今,国会通过的87项法案里,只有9项获得跨党派支持——“对面赞成,我就反对”成为默认党纲。
马斯克在效率部提出“算法分预算”:
用AI模型把联邦支出按ROI排序,先砍后奏。
结果左派骂他“技术威权”,右派骂他“deep state 2.0”,最后两党罕见联手——
把效率部年度预算从1.4亿砍到4000万,直接“饿死”改革。
什么叫“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”?
在华盛顿,只要你说要动预算蛋糕,民主共和就能瞬间合体。
(七)科技巨头的“政治 PTSD”—— 马斯克不是第一个,也不会是最后一个
- 2016年,扎克伯格花5000万搞“陈·扎克伯格倡议”,想给公立学校装VR课桌,结果两年后被48州检察官以“数据垄断”为由集体诉讼;
- 2022年,贝索斯捐100亿搞“地球基金”,被左派批“碳排放赎罪券”,被右派批“自由派精英洗白”;
- 2024年,索罗斯800万选地方检察官,被特朗普公开喊“用 RICO 抓他”;
- 2025年,马斯克自己,从“特朗普国师”到“被割席”只花了18个月,特斯拉市值蒸发8000亿。
一条明线:
科技新钱想靠代码优化政治,旧钱靠规则固化蛋糕。
代码跑不过章程,章程跑不过选票,选票跑不过金主。
于是,硅谷精英集体患上“政治 PTSD”——
“一朝被蛇咬,十年怕华盛顿。”
(八)马斯克留下的三个“未接来电”—— 美国该接,却不敢接
1. 债务: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(CBO) 测算,如果2034年前把赤字率压回3%,需每年削减9000亿支出或增税9000亿——相当于砍掉整个国防部 + 国土安全部。
谁敢?
2. 游说:布鲁金斯学会模型显示,若全面公开“旋转门”合同,联邦采购成本可降7%,即年省1800亿——涉及1600家注册游说公司、1.2万前官员,选票池直接少10%。
谁愿?
3. 贫富:IMF报告,美国对收入顶层1%每加税10%,可年入3100 亿,却会导致美股短期回撤15%,养老金账户平均缩水1.8 万美元——选民先看到账户变绿,才管你债务红不红。
谁忍?
三个电话,都在响,铃声越来越大。
华盛顿的应答方式很统一:
“您拨打的用户正忙,请转接下一届。”
(九)马斯克一声“完蛋”,骂醒了谁?
说马斯克甩锅也好,说科技兄弟( tech bro)傲慢也罢,但数字不会说谎:
37万亿国债、1.2万亿利息、2.5万亿新增赤字、旋转门1800亿合同、贫富百倍房价差
每一粒尘埃,落到普通人头上都是一颗陨石。
马斯克可以拍屁股回德州造火箭,再不回华盛顿;
但3.3亿美国人还得继续在这个“无可救药”的系统里交税、上学、看病、养老。
所以,真正的问题不是马斯克说了什么,而是——
如果连最会造火箭、最懂 AI、最敢赌未来的那个人,都选择把政府当成“弃疗”对象,
美国还能指望谁来把35万亿的洞补上?
答案或许真的只剩他口中的“人工智能和机器人”。
只是,当 AI 还在写 PPT、机器人只会叠毛巾时,
谁来告诉它们:
“先别管火星殖民,把国债利息赚出来再说”?
马斯克一声“完蛋”,骂的是政府,更是所有还把希望寄托在“下一届会更好”的人。
华盛顿若继续装睡,下一次响起的,可就不只是推特上的嘲讽,而是债券市场的砸盘铃声了。
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